九月份新書介紹
 
家變(新版) 作者:王文興
《家變》為王文興耗時七年所撰之長篇小說,描寫一個現代知識青年在成長期間所遭遇的精神衝突,檢討家庭和社會的問題,更進一步發掘中國文字的多義性,以形式的創造肯定主題的嚴肅;愛之者奉為文學瑰寶,厭之者誣為洪水猛獸;出版以來廣受海內外學術界的注目,被譽為五四以來最偉大的小說之一。本書由作者重新校訂,並撰有洪範版序言。
 
寂寞的十七歲 作者:白先勇
《寂寞的十七歲》為白先勇早期短篇小說的集結,作者才氣縱橫、不甘受拘;他嘗試過各種不同樣式的小說,處理過各種不同類似的題材。難得的是,他不僅嘗試寫,而且寫出來的作品,差不多都非常成功。
 
為什麼孩子要上學 作者:大江健三郎/著
本書是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因為照顧其智障兒子大江光,而思考「孩子的童年生活中,成人到底應該給他們什麼?」所寫的樸實隨筆。
大江在這16篇以意象取勝的散文中,藉著寫生活感想,提出他對教育溫和而深入的解答。
大江認為真正重要的是︰童年時代所習得的人生想法、讀書態度等等,而這些影響一生的事情,需要透過對孩子的理解與誘導來形塑,大江將自己的育兒心得娓娓道來,透過他的文學筆法,令人打從心底感動。隨書附有32張彩圖,由大江夫人所繪,充滿生活寫意的抒情,是為人父母必讀的大師心得。
 
梅岡城故事 作者:哈波.李
在這全美最有名的南方小鎮上,每戶人家的門都不上鎖,鎮上唯一的總機小姐只要聽見聲音就知道打電話的是誰。大家做什麼事都慢慢來,沒什麼好急的,反正也沒哪兒好去,而六歲的思葛?芬鵸和她哥哥杰姆,以及鄰居荻兒最大的樂趣,就是想辦法把躲在隔壁老屋的阿布引出來。阿布自從年少做錯一件荒唐事之後,二十年來不曾再出門。
但是當思葛和杰姆的律師父親答應幫一位黑人辯護以後,他們瞬間成為全鎮的公敵。那些善良而堅信上帝的好人,明知道被告湯姆並沒有強暴白人女孩,卻仍然決定判他有罪……
 
驚歎愛爾蘭 作者:吳祥輝
「在別的國家一切可能嚴重,但不絕望;在愛爾蘭一切都絕望,但不嚴重。」
「愛爾蘭人的心一無所有,除了想像。」
是什麼樣複雜的背景因素,讓長期飽受政治和宗教衝突的愛爾蘭人產生如此特殊的嘲諷風格?於二十世紀末十年力爭上游、目前已成為歐盟中第二富有的愛爾蘭,將會帶給台灣何種的想像、啟示與驚歎?
旅行者吳祥輝腳踏別人的土地,眼睛看著世界,探索著自己的國家心靈。他以視野寬廣、觀察細微的作家之眼,從文學、歷史、地理等多視角出發,配合所拍攝精美圖片,深入探訪愛爾蘭的悲情命運及民族心靈,嘗試從另一面向為台灣「定性」。他自認寫作本書時看到的是一頁頁悲痛,充滿著警惕--也認為對台灣人而言,「警惕」也許更具意義。
 
圖說孔子 作者:孔祥林
本書由孔子第75代孫輩孔祥林撰寫,收錄孔子講學與周遊列國明清珍貴畫作,考察孔子與弟子行跡的歷史現場,蒐集各地孔廟建築與孔子圖像,系統性介紹孔子生平、精華思想及對世界各國的影響,精采再現孔子一生與西方都無法抵擋的東方智慧。
 
通情達理:品格決定未來 作者:洪蘭
品格的培養是一個內隱的學習,是長期模仿、觀察,內化的結果,它是個潛移默化的歷程,無法立竿見影,一蹴而就。中國人說「三歲定終生」,三歲的孩子還未進學,它所指的不可能是「智」方面,但是宅心是否忠厚、會不會替別人想、懂不懂禮貌,三歲就可以看出來了。所以「三歲定終身」應該講的是孩子的品格,品格不好,知識再好,誰敢用呢?因此教育孩子的重點應該是生活習慣的養成、敬業的態度和待人接物的禮儀,而不是斤斤計較考試考了多少分,讓孩子誤以為功課好就可以為所欲為。我們一直極力想打破分數迷思,家長應該知道分數只是評量的一個方式,它不是唯一的方式,而且甲校的一百分可能只等於乙校的五十分,成績好不等於能力好。若能打破國人「考試最大,分數至上」的觀念,父母就可以有更多的心力注意到孩子的品行上;沒有分數的壓力,台灣的孩子也會快樂很多。
 
刺蝟的優雅 作者:妙莉葉.芭貝里 譯者:陳春琴
◎改編電影已於2008年開拍:改編電影前製作業頗受法國當地媒題關注,目前荷妮一角已確定由知名女星喬希安.芭拉絲寇(Josiane Balasko)擔綱,本片製片正試圖說服北野武來詮釋小津先生一角
故事發生於巴黎左岸政商名流頻繁往來的高級地段,葛內樂街7號,一棟高級公寓。
芭洛瑪從不是個安份的女孩。她很聰明,甚至可以說是天才。生於富裕家庭、父親是國會議員的她,即便擁有看似完美的一切,卻著實厭倦生活中的所有,小小眼睛已看透成人世界的虛偽與空虛。因為常常躲起來思索存在問題,而被老愛大驚小怪的媽媽誤認精神異常。面對荒謬的外在世界,她為自己訂了個人生目標──在十三歲生日當天自殺,並放火燒了父母的豪宅!
 
目送 作者:龍應台
龍應台的文字,「橫眉冷對千夫指」時,寒氣逼人,如刀光劍影。「俯首甘為孺子牛」時,卻溫柔婉轉彷彿微風吹過麥田。從純真喜悅的《孩子你慢慢來》到坦率得近乎「痛楚」的《親愛的安德烈》,龍應台的寫作境界逐漸轉往人生的深沉。
《目送》的七十四篇散文,寫父親的逝、母親的老、兒子的離、朋友的牽掛、兄弟的攜手共行,寫失敗和脆弱、失落和放手,寫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虛無。她寫盡了幽微,如燭光冷照山壁。
 
一個新的世界:喚醒內在的力量 作者:艾克哈特?托勒 譯者:張德芬
本書作者在全世界授課、演講,累積了許多寶貴的教學經驗。在書中,他列舉了很多個人的經歷、故事和其他的軼聞、禪宗的公案等,以簡明清楚的言辭,搭配十分實際的修練方法,引導讀者從內在省思自我,認清小我的真面貌。他教導我們從小我中解放?來,不再受困於虛幻自我以及外在形相世界的認同,擺脫對無常的恐懼,擁抱真正的快樂。這樣還能進一步提升自我意識,獲得真正的內在自由,喚醒人生的目標,達到一個更美好的人生。
 
最後理論 作者:馬克.艾伯特 譯者:張兵一
繼達文西密碼之後,愛因斯坦之祕即將揭曉
曾是愛因斯坦助手之一的物理教授漢斯.克萊曼,因為死守著愛因斯坦最後研究的祕密而慘遭殺害。臨終之前,他將兩個德文字與一串數字,交給情同父子的忘年之交大衛.史威夫。
 
萬一吃了棉花糖 作者:喬辛.迪.波沙達、愛倫.辛格
《萬一吃了棉花糖》以棉花糖原則為基礎,發展出適應人生變化的進階版「十步驟棉花糖大計」,讓你不論面臨的是你所不希望、沒有預料到,或是夢寐以求的改變時,都能在不狼吞虎嚥棉花糖的情況下,享受成功甜美的果實。
 
巧克力戰爭 作者:羅柏.寇米耶 譯者:周惠玲
你敢不敢堅持做自己?敢不敢與眾不同?即使──全世界以你為敵?
十四歲的傑瑞一點也不敢,他更不想當什麼英雄。他剛喪母,剛到一個名叫「三位一體」的天主教高中就讀,剛申請加入美式足球隊,剛只交了一個朋友。沒想到,他被這個學校的黑幫「守夜會」首領亞奇看上,利用他來和代理校長雷恩修士進行激烈的權力鬥爭。
   雷恩修士為了掩蓋自己挪用公款的不法行為,發起義賣巧克力,籌募基金,他找來亞奇合作,以確保義賣成功。亞奇表面上答應,私底下卻指派給傑瑞一項任務,要他公開拒賣巧克力長達十天。
   誰也沒想到(包括傑瑞自己),當十天期滿,所有人都在期待傑瑞會開始加入賣巧克力的活動時,傑瑞仍然拒絕賣巧克力。這麼一來,傑瑞等於跟全校師生為敵,即連他唯一的好朋友也被迫站在對立的陣營裡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