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名/作者 |
橘子紅了 作者:琦君
「橘子紅了」是作者偶爾為之的一篇小說,主題與她多篇散文相同;舊社會中「封建家庭」犧牲者,棄婦的一首輓歌。這是一則古老的故事,作者著力描寫秀禾這個苦命女以及她與六叔那段淒美的愛情,但這個故事中,伯媽這個三從四德看似平凡的舊式婦人最是特殊,她自己做了槁木死灰的棄婦還不算,又拉了一個年輕的生命跟她一起陪葬。
然而作者筆下,三妻四妾是社會官許的。作者作品中這些「好人」卻往往做出最殘酷最自私的事情來-這才是作者作品中驚人的地方。論老往往稱讚作者的文章充滿愛心,溫馨動人,這些都沒有錯,但評論者認為遠不止此。 |
展望臺灣文學 作者:葉石濤
從日文寫到中文的葉石濤,堅持文學必須紮根於這塊土地和人民之上。本書氣勢雄渾、誠摯動人,充分展現他的文學理念。第一輯檢視台灣文學的過去,並探討二十一世紀來臨時的走向與趨勢;第二輯則是極富自傳性色彩的散文,反映出六○年代白色恐怖對心靈的傷害。全書知性與感性交織,在論理與抒情中,展現文學的高貴與尊嚴。 |
放生:黃春明小說集 作者:黃春明/著
《放生》為國寶級作家黃春明先生十餘年來首次結集的最新小說作品。其內容仍秉持悲憫的筆調,為高齡化社會的現在與未來,創作出獨具見地的小說世界,允為當前文學界最重要的小說作品,更是文壇注目的一大盛事。 |
傾城之戀:張愛玲短篇小說集之一 作者:張愛玲/著
張愛玲,中國的傳奇才女,本名張煐,1920年出生上海。她的父親張志沂是個傳統的文人,注重古文、時文,但是因為處在新舊時代的交替,他只能當一個遺少;他沉溺在西方物質的享受:住洋房、坐汽車,和中國祖先的特權:抽鴉片、娶姨太太。而她的媽媽黃素瑩留學歐洲,於是張愛玲就在這種既傳統又現代、中西文化互相衝擊的還境下長大。所以她所寫的小說都籠罩著淒涼的氣氛,她同情舊家族鐘苦苦掙扎的男女,寫出他們的心聲。張愛玲在二十歲時便以一系列的小說震動文壇,是四十年代上海最紅的女作家。五十年代,張愛玲已完成她最主要的創作,包括 《傾城之戀》 、《金銷記》、《赤地之戀》 、《半生緣》 等等。她的作品,主要以上海、南京和香港為故事場景,在荒涼和頹廢的大城市中鋪張曠男怨女,演義著墮落及繁華。張愛玲的小說吸引人,她的感情生活也是大家注目的焦點,最令大家津津樂道的是她和胡蘭成的愛情傳奇,雖然短暫,卻也轟轟烈烈。晚年,張愛玲獨居洛杉磯,她深居簡出的生活更增添她的神秘感。1991年皇冠出版社出齊她的著作,一套16本的《張愛玲全集》。 1995年9月逝於洛杉磯公寓,享年七十四歲,而她的友人依照她的遺願,在她生日那天將她的骨灰撒在大平洋,結束她傳奇的一生。 |
如何閱讀一本書(修訂新版) 作者:艾德勒,范多倫/著
這本書在一九四0年出版,一九七二年大幅增訂改寫為新版。不論什麼時候讀,都不能不嘆服作者對閱讀用心之深,視野之廣。不懂閱讀的人,初探閱讀的人,讀這本書可以節省冤枉路。對閱讀有所體會的人,讀這本書可以有更深的印證與領悟。這是一部有關閱讀、永不褪色的經典。
莫提默?艾德勒 (Mortimer J. Adler, 1902-2001)以學者、教育家、編輯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譽。除了寫作《如何閱讀一本書》之外,以主編《西方世界的經典》,並擔任一九七四年第十五版《大英百科全書》的編輯指導而聞名於世。 |
台灣文學的回顧 作者:葉石濤/著
葉石濤的文學經歷,就是一部台灣文學史。
葉石濤始終堅持文學創作的夢想,「吃夢為生」是他一生的注腳。他在小說、文學評論、文學史建構與翻譯方面的成就斐然,由「福爾摩沙最美麗心靈」的葉老來書寫台灣文學的人與事,顯得恰如其分。
本書分三輯,收錄三十篇評論、散文,有日據時期台灣文學的瑣憶:結識西川滿的《文藝台灣》,與張文環、楊逵、吳濁流、賴和、龍瑛宗、鍾肇政等台灣文學史上重要作家的來往情誼;台灣小說的願景與西洋文學評論,篇篇皆是葉老與台灣土地的結合,台灣文學的見證。 |
尋找地球刻度的人 作者:戴瓦.梭貝爾
尋找地球刻度的人》1996年出版時,讓書評家及讀者為之驚豔,不但成為歐美暢銷書,更獲得多項國際大獎,翻譯成二十多國文字;時報1998年出版後也是廣受讀者喜愛。這些年來「尋找地球刻度的人」的故事始終深深吸引著讀者,不僅衍生出一本插圖本,更改拍成紀錄片及迷你電視劇集。作者索貝爾女士後來又寫了本《伽利略的女兒》(時報出版) 也是叫好叫座。《尋找地球刻度的人》說的,是一個決定霸權興衰、國家貧富的科學之謎,伽利略解不開,年頓以為不能解,竟然讓一個沒受過教育的無名鐘錶匠尋得答案……。人類進入航海時代後,越來越多船隊啟航去征服、探索、殖民和蒐羅金銀財寶及珍稀貨物。
然而,船隻因為不知道自己的確切方位,迷失在大海中,觸礁沉沒,為了尋找地球刻度,花費人類四百年心血,動員整個歐洲。各國君主爭相傾舉國之力,懸賞重金徵求解法…。《尋找地球刻度的人》說的,是一個寂寞天才的故事。他只是個出身卑微的鐘錶匠,沒受過教育,卻年紀輕輕,就解開難倒四百年來所有科學菁英的經度之謎。可是,他不但沒得到榮譽和財富,反而遭受屈辱和誤解。科學家因嫉生恨,聯合起來對付他、孤立他,打擊他,直到他老死…… |
聲納——台灣現代主義詩學流變 作者:陳義芝
本書主要的概念有三:「現代主義」、「新詩」及「詩學」。結合理論、運動、文學創作,分析台灣新詩發展以來,在詩學影響上的流變,試圖釐清:何謂現代主義?對台灣詩學產生實證影響的個別主義有哪些?1980年代現代主義詩學的新生狀態引生的後現代詩學,在新詩創作的形式實驗,有那些說法、哪些試探?……等等。本書是想一窺現代主義詩學之堂奧最佳進階書籍。 |
給長耳兔的36封信:成長進行式 作者:李崇建
有一隻長耳兔,他的耳朵不斷變長。
他開始被同伴認為不吉祥,他苦惱極了。
有一天,一個女孩請他到珠寶店裡工作,他才發現原來自己的長耳朵潛藏獨特的祕密……
在成長的路上,我們也曾經像長耳兔一樣,為著自己與他人的不一樣,為課業、為與父母的關係、為死黨、為青澀的戀情深深煩惱著。
曾任教於體制外的全人中學多年,並將其對教育的思考化為《沒有圍牆的學校》與《移動的學校》引起廣大回響的李崇建,這一次以幽默、輕鬆又寓意良深的故事,為成長中的孩子提供關於生命的分享與解答。 |
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一個小男孩的美國遊學誌 作者:簡媜
看到孩子進入一所校園氛圍親切、老師臉上掛著笑容的學校如沐春風(那個裝有十二件禮物的牛皮紙袋讓我眼眶微紅),展現了積極學習與主動閱讀。看到我們一家暫時脫離令人沮喪不斷紛擾的社會,卸除無力感之後,心情如在桃花源安頓一磚一瓦般愉悅。看到帶一個「家」一起出遊,分工合作,每一件記憶都顯得熱鬧珍貴。看到孩子在溫暖有禮的學校變得溫暖有禮,我們在文明的社會變得文明,處於微笑社會也時時在臉上掛出微笑。 |
麥田捕手 作者:沙林傑
本書為作者唯一一部長篇創作,透過主角霍爾頓漫無目的在外遊走兩天的遭遇,以其特有的眼光、態度與語言,寫實呈現少年的感受、想法與心理。甫出版便在美國掀起一陣「捕手熱」(Catcher Cult),大眾反應兩極化,使此書既被列為禁書,又被選為教材,更成為無人不讀的小說作品。霍爾頓對這虛偽社會的厭惡與反抗、對成人世界的措手不及、對純真年代快樂時光的懷想……,再再觸動舉世野少年騷亂不安的心靈。 |
如果你愛上一家書店 作者:劉易斯.布茲比
這是作者關於書店的回憶,也涉及到書與書店的歷史。閱讀這本書,就像在十一月落雨的黃昏,在溫暖柔和的燈光中,聽一位熟悉書店的愛書人,敘述他對書店的熱愛,回憶他第一次閱讀到史坦貝克作品的狂喜,讓讀者在這些動人文字的感染下,也回想起在自己心裡,似乎也有著一間讓你迷戀的黃色燈光書屋。 |
旅行台灣:名人說自己的故事 作者:蔣勳
三十位名人他們跳脫傳統的行程規劃和旅行建議,不僅用心體驗在地文化,也以新的觀點來定義,不同於一般走馬看花或熱門景點的推薦,用不同的角度來觀看這塊我們熟悉的土地,一起細細品味台灣的質樸動人。
這些私房景點、記憶感動,以深度的、細緻的、慢遊的旅行,和全新的視野,帶領大家體驗自然的、文化的、在地的、活力的台灣,看見台灣的美麗與感動。 |
景氣為什麼會循環:歷史、理論與投資實務 作者:拉斯.特維德
為了解開景氣循環的奧祕,《金融心理學》暢銷作者拉斯.特維德帶領我們重啟歷史扉頁,從蘇格蘭賭徒兼金融天才的約翰.勞時代開始,回溯才智菁英前撲後繼的解密之旅,包括:「看不見的手」亞當.史密斯、股票經紀人李嘉圖、投資銀行家桑頓、志得意滿的熊彼德、美國「最惡交易員」的古爾德等人,探索300年來景氣循環的事實與相應而起的各派理論,一直到現今電腦時代,經濟學者以龐大的數學等式建立鉅細靡遺的經濟模型,都是為了解開古典經濟學家深受蠱惑的景氣循環真相。 |
聰明省錢過好日 作者:岑永康、張珮珊
不景氣還能讓你荷包滿滿,有吃、有喝、又能玩的最佳參考書!
四年內,除了日常開銷、教養2個孩子、每年40萬的保險費外,
他們還省出了400萬房貸……,
為什麼他們可以省出這麼多?
省錢的其中一項重要法則,就是「盡量利用身邊的資源」,尤其是不要錢的、合理的資源。你有多會利用?多會省?快來跟永康、珮珊比比看! |
做自己 作者:伊藤守
-伊藤守繼《找自己》再次推出能陪伴你我度過心靈困境的好書-
其實,每個人都只能盡其所能地活著。
維持原貌,做自己,難道非得改變不可?
雖然來自於各方的複雜因素很多,
不過若是概括承受所有的一切,
然後告訴自己:「沒錯,我就是這樣。」
這就是接受自己和世界的開始──
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。
在此之前,如果你想瞭解自己那就什麼也別做,
因為「你」本來就有存在的價值,只要發現自己的好就好;
千萬不要被所謂「真正的自己」這句話給騙了。
人生的遭遇,沒有一件是白費無益。
若你或是你的朋友覺得:「怎麼沒有一件好事輪到我?」
那麼,請打開這本書,它會給你勇氣說出:
「現在的我,才是真正的我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