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7學年度班級讀書觀摩會討論紀錄
一、時 間:97年10月1日12:50∼13:40P.M. | ||||||||
二、地 點:圖書館三樓會議室 | ||||||||
三、主持人:王琛瑤老師 | ||||||||
四、示範班級:資二忠 | ||||||||
五、閱讀資料: 文章題目:體諒 | ||||||||
內容大綱: |
||||||||
「明明已經是綠燈了,前面那輛車為什麼還愣著不動,搞什麼鬼?我狠狠地按了兩聲罵人的喇叭,前面的才大夢初醒般地往前開去「台北的交通都是這些人害的,到底是不是色盲?紅燈要闖,綠燈卻要停在那裡。會不會開車啊?」我對著車裡的友人發牢騷,好像自己是全世界最會開車的人。 隔了幾天……「叭...」「叭什麼叭?」後面那一部像催命鬼似的車,對我不懷好意地猛按喇叭,我恍惚了一下,抬頭一看原來已經是綠燈了,很無奈地踩了油門。昨天媽媽生病,住進了加護病房。哥哥正和我商量什麼時候讓媽媽開刀的事。一方面想著她年紀這麼大,動手術會不會危險?可是如果不動心術,擺著勢必惡化,心裡的掙扎難以言喻。剛剛暫時的失神是因為正在思索這件事,才沒看到紅綠燈,後面那部車幹嘛沒耐心,又不是趕投胎。我獨自開著車,心裡咕噥著。 |
||||||||
六、推薦理由: | ||||||||
週記中常常有同學堤到,父母親工作很辛苦,我們要多體諒父母,不要做出讓父母傷心難過的事,應該要好好唸書來報答父母親的辛勞…。但是,能夠確實做到的同學又有幾位呢? ”體諒”,常掛在嘴邊的兩個字,看似容易,實際上卻極難做到,常常說的天花亂墜,實際行動時卻又忘記當初的信誓旦旦。選讀這篇文章的目的,就是希望各位同學能夠藉此好好省思,注意自己的言行,不要只是一眛的抱怨,停下腳步,想想別人也許有不得已的苦衷。 | ||||||||
七、分組討論: | ||||||||
|
||||||||
八、討論提綱: | ||||||||
1. 將心比心 2. 說話的重要性 3. 三思而後行 4. 角度 5. 體諒的具體行動是…? 6. 對?錯? |
||||||||
九、分組討論(報告): | ||||||||
第一組: 第二組: 第三組: 第四組: 第五組: 第六組: |
||||||||
十、結論:(導師講評~王琛瑤老師) | ||||||||
“初念淺,轉念深”。第一個念頭是對事件的情緒反應,通常較膚淺,也容易造成誤會;但一轉念,腦海裡會為對方找尋可能的理由。如此,心情一寬,憤怒也就消失無蹤了,很多不必要的紛爭就不會發生。 | ||||||||